close

因為工作的關係,
本草綱目最近成了我的工具書,
(我自己覺得很酷!)
它十分有趣,
例如以下對蟾酥(蟾蜍汗)的描述:

眉間白汁,謂之蟾酥。以油單紙裹眉裂之,酥出紙上,陰乾用。時珍曰:取蟾酥不一:或以手捏眉稜,取白汁於油紙上及桑葉上,插背陰處,一宿即自乾白,安置竹筒內盛之,真者輕浮,入口味甜也。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納口中,則蟾身白汁出,以竹篦刮下,面和成塊,乾之。
硬塞辛辣物讓蟾蜍流汗,這招超爆笑。

還有這段對茯苓的描述也很有趣:
「孫真人枕中記曰:茯苓久服,百日除病,二百日晝夜不眠,二年役使鬼神,四年玉女來侍。葛洪抱朴子雲,王子季服茯苓十八年,玉女從之,能隱能彰,不食榖,炙瘢滅,面體玉澤,又黃初起服茯苓五萬日,能坐在立亡。日中無影。」
看來茯苓吃多了,
還能具有神通,
根本不必去上魔法學校 :p

對治異物鯁喉的功效則有點噁心:
用線捆住活泥鰍的頭,將牠的尾巴朝裡,先放入喉中,然後將泥鰍拉出來即可。」

它還對很多動植物名稱的由來做了解釋,
知道為什麼海豚叫海豚嗎?
因為古人認為牠長得像豬,
又都在海裡出沒,
所以就稱牠為海豚。
其實豚=豬,照著字義想,
答案其實不難猜,
只不過我看到「海豚=海裡的豬」這一段時,
因為沒有心理準備,
忍不住笑了出來。

維基百科對本草綱目的說明是這樣的:
「《本草綱目》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,書中所收集的資料廣博,「上至墳典,下至傳奇,凡有相關,靡不收集」。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,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,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,在生物、化學、天文、地理、地質、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。」
難怪達爾文會說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